巢湖市“四式”任职拓宽村干部来源渠道
发布时间:2017-10-27 18:55:44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81378
近年来,巢湖市采取海选式、举荐式、帮扶式、培养式“四式”任职,打破区域、身份和城乡界限,拓宽村干部来源渠道,积极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
“海选式” 选聘优秀青年来村任职。将退伍士官、高校毕业生作为培养和补充村干部的重要来源,实行面向社会的公开海选。根据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需要,首批在黄麓镇试点,公开选聘10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为村固补干部,社会反响很好,继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根据全市乡镇、街道村固补干部的核定人数、空缺情况,统筹考虑明年村(社区)换届等,公开选聘50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还面向本市农村籍退出现役士官、退出现役满3年义务兵,公开选聘20名优秀退役士兵,作为村(含农村社区)的固补干部。通过审查、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一批有潜力的优秀青年充实到村干部中。全市153个村(含农村社区)核定固补干部763名,现有739人,35周岁以下的10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48人,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60人,女干部261人,村干部的年龄、知识、性别等结构明显优化。
“举荐式” 推选致富能人回村任职。深入实施“能人治村”工程,采取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等方式,在农村技术能手、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企业主当中,推荐一批带富上有实力、对家乡有感情的能人“凤还巢”,吸纳进入村固补干部,安排参与民生工程建设、民事纠纷调解、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村级重点工作,在为民服务中提升工作能力。全市现有能人型村干部126人,通过建基地、兴产业、调结构,带头建起特色产业示范点35处,创建种养殖产业基地5个,带动580多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帮扶式” 选派市直干部驻村任职。采取个人报名、组织考察、双向选择的办法,从市直部门、乡镇街道的年轻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派200人,分别到全市的153个村、38个社区任驻村(居)帮扶工作队队长暨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全面了解村情村貌,帮助贫困村(居)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富民产业。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已争取或联系到水利设施、道路硬化、产业开发、危房改造和村级阵地建设等项目工程160多项,积极投身于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中,落实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25户5800万元,既推动了帮扶工作任务的落实,也积累了群众工作经验。
“培养式” 抽调乡镇干部下村任职。针对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无合适人选的贫困后进村,每个乡镇、街道抽调2-3名年轻后备干部担任村(居)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任期三年,下派期间不承担原岗位工作,实行编制、岗位、工资“三不变”,享受一定的经济待遇和专项资金扶持。利用乡镇街道干部熟悉村情民情、发展思路清晰、与市直部门沟通顺畅等优势,增强村级班子整体功能,实现后进村转化升级。下派期间,由市委组织部和所在乡镇街道共同进行考核,任期考核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