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垾镇:巧用“加减乘除法”妙解乡村振兴 “方程式”
发布时间:2022-10-10 10:15: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7513
近年来,中垾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战略总目标,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在队伍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上下功夫,奋力谱写乡村宜居宜业、产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新篇章。
夯实党建根基,“加”强队伍建设。思想教育“加码”。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书记专题党课、党员轮训、宣讲团宣讲等方式,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厚培理论武装。班子建设“加强”。以换届工作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现了“三升一降”,班子结构更加优化;强化农村后备干部培养,通过选拔、教育培养、动态管理和选用等环节,保证每个村至少储备2名优秀后备干部。行动落实“加压”。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积极落实班子成员挂基层党组织联系点制度,实地指导支部建设,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协调解决突出问题10余个。同时建立村(社区)工作量化考核方案,进一步发挥目标管理考评“指挥棒”引领作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营造浓厚氛围,“减”少整治难点。思想观念“从新从实”。充分利用大喇叭、宣传车、横幅、LED大屏等线下宣传,微信工作群、公众号等线上载体,村干部常态化走村入户宣传动员,倡导村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文明创建思想在基层生根发芽,积极营造上下齐心、干群联动的良好氛围。村容村貌“常洁常新”。聚焦卫生改厕、房屋前后环境、污水处理和环境整治易反弹的难点问题,组织动员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130余人,清理生活垃圾、拆除断壁残垣和简易大棚等,“拉网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整治机制“长治长效”。镇有关部门定期对滨湖村、小联圩村等19个自然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暗访,详细描述拍摄的时间、地点、存在的问题、整改要求、整改时限,形成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清单,并当天反馈给相应责任部门,要求对标对表,逐一销号。对于多次反馈未整改、超时限整改的,予以通报批评。
激活产业活力,扩大“乘”倍效应。党建引领显“乘”效。充分发挥“党建+”、致富带头人、村贤能人等各领域人才的作用,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模式,通过盘活现有资产、承接公益性项目、打造特色产业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厂房屋顶光伏发电、扶贫标准化厂房、大棚扶贫基地等项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出“乘”果。全力推进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小联圩村番茄生产基地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运营,主要种植番茄、白茄、西瓜、甜瓜、草莓等果蔬品种,与京东物流等电商平台合作,线上线下共同运行拓展销路,更好地释放“中垾番茄”金字招牌的市场效应。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进、推广优质葡萄、草莓品种以及先进种植技术。2022年特色种养业产业项目共申报43户,奖补资金达72910元。
建立长效机制,“除”陋习树新风。在思想认识上做“除”法。小联圩村改造闲置平房为新风文化礼堂,推进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同时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出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庆俭办等文明新风尚的指导意见和办法,宣传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气。2022年上半年,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为村民举办各类宴席20余场、自导自演文艺演出6场。在治理机制上做“除”法。持续开展党建引领乡村网格治理工作,召开工作部署及推进会3次,制定架构图,抓好制度落实。目前全镇划分65个网格,网格指导员22名,网格长65名,网格员430名,研究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群众矛盾化解等问题80余个。依托乡村夜会、村民理事会等,收集村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坚持“以民为主、让民做主”,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雍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