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新风劲吹江淮——安徽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17-10-26 11:42:32 来源: 阅读次数:1701
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引领社会前行。
有一种情怀触动心灵,“中国好人”至真至善的大爱义举,温暖着身边的人。
近年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江淮大地上,争当“好人”蔚然成风,志愿服务花香处处,文明村镇群星璀璨……文明道德之花在竞相开放。
道德新风引领社会潮流
“感谢你们来看我们,好人都有好报,社会上的好心人越来越多。”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中国好人”张敏珍说。
今年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也是第九个公民道德教育日。每年的这一天,各地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
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支撑江淮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全省“好人”不断涌现。在全国3200多名“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中,我省404人入选,高居全国第一位。1995年以来,我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事迹月评活动,共有1990件好人好事入选省“月评十佳”。各市在参加省“月评十佳”和中央文明办“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同时,结合实际开展“月评好人”、“感动人物”、“十佳好人”等身边典型评选,两年来共推选产生身边好人1000余人。
文明新风劲吹城乡。多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攻坚克难,马鞍山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文明行业创建全面拓展,我省交通运输窗口“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服务品牌,成为展示安徽文明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文明之风劲吹江淮大地,城乡文明指数节节攀升。
如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正日益成为我省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榜样力量塑造民族之魂
她是一名普通打工妹,2000年至今,她用在厦门做洗脚工的有限收入,先后资助了安徽、厦门等地贫困学生百余名,满手老茧换得众多学生的圆梦笑容,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洗脚妹”。她就是我省第三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刘丽。“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刘丽无私奉献,树立起新时期公民的精神标杆。
伟大时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伟大事业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而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在全社会树立起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揭晓,我省沈浩、刘丽、胡文传、王现伟当选,人数全国居首。与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徐辉、李玉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王直、何涛一同,他们的事迹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成为鼓舞人们前行的一种巨大力量。
一位位道德模范,就像明灯,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诉说着善和美;一个个感人故事,就像火种,在社会文明建设中播撒着光和热。
100场次的全国道德模范基层巡讲,55场次的省道德模范基层巡讲与读书学习报告会,300余场次道德模范座谈会、报告会、基层巡讲……道德模范所展现出来的良好精神面貌、价值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一位模范就是一座精神丰碑,一次巡讲就是一次精神洗礼。
他们如同明星一般闪耀,接受人们的崇高敬意。“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精神,弘扬美德新风,见贤思齐,提升道德水平、凝聚道德力量,共同建设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蚌埠市民丁春说。
榜样力量,感召千秋。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在江淮大地形成。
志愿精神闪耀江淮大地
在全省各地、各行各业,志愿服务成为社会生活一道靓丽的风景。
志愿精神闪耀江淮。目前,我省各级团组织、常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注册青年志愿者超过50万人,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达2985支,建成社区志愿者服务站1590个。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敬老爱老志愿服务、西部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在全省城乡蓬勃开展,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显著标志和重要推动力量。
北京奥运会上,我省80名奥运会志愿者和20名残奥会志愿者,累计服务观众约18万人次,用微笑迎接八方宾客,用奉献助推精彩奥运;世博会上,我省60名志愿者,连续20天的热情服务,展示了安徽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活跃着我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在大灾大难面前,来自民间、集中爆发的志愿精神,同样诠释了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共有2万余名青年志愿者登记报名,633名志愿者赴川参与志愿服务;2008年初全省遭遇特大雪灾后,青年志愿者迅速集结,组建800多人的应急服务队伍,组织130万人次参加扫雪除冰、供电线路维修、服务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江淮百万志愿者和谐行动,精心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月评“我最喜爱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推出155个先进集体和个人,邓玲、徐国军、汤震、余承艳入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据了解,我省注册志愿者达160多万,“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蔚然成风。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张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