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不过“潜规则”的公务接待,实质是“敬歪”了权力
发布时间:2017-10-26 14:07:11 来源: 阅读次数:2657
时下,公务接待已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言:“如果不陪吃陪喝,工作不会这么辛苦。”可以说,基层干部对泛滥的公务接待已经不胜其烦。其实,国家对“公务招待”的限制十分严格,但林林总总的规范和约束往往敌不过“潜规则”。山西平遥的官员一语道破天机:“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人民网转《半月谈》报道:基层干部公务接待悲喜录:虽然有意见但不敢提)
上级部门领导要来本辖区调研、检查、考察、责任制考核……,下级单位相应的抓紧进行检查点的提前踩点,接待地点、就餐标准、陪餐领导等事宜布置,在领导到达当天还得去接机、接车、陪吃、陪喝。如遇到接待“撞车”,更是忙得团团转,生怕怠慢、甚至是得罪了来的任何一位领导。
苦不堪言、百味陈杂的基层“接待经”,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正常的公务接待,为啥敌不过“潜规则”?还是因为基层“敬歪”了权力,而被接待方“舞弄”了权力。
接待工作没做好,基层干部一是担心要不到项目,发展地方事业没有资金,从而做不出政绩,进而影响个人职位升迁;二是害怕没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好印象,不容易受到领导的重视,获得支持的力度不大,遇到好事了不会想到本单位。而被接待宾客却会认为基层对某项工作不重视,进而在项目单位确定、资金投向上不再考虑。乐于“玩味”手中所掌控权力的官员,更会因此设置“拦路虎”。
公务接待如何“突围”,如何走出“怪圈”?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讲艰苦奋斗,不是要否定合理的消费和必要的接待,而是要倡导“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使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的本色。因为按照“潜规则”来对待的公务接待,少不了铺张浪费、用公款大吃大喝,吃掉的是党的优良传统,吃掉的是干部作风,吃掉的是党心民心,吃掉的是党的执政基础。
二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个人官当大了,抬轿子的人就多了。在迎合型干部的阿谀奉承下,部分干部权力观出现扭曲,不以艰苦奋斗为荣,奢侈浪费为耻,而把奢侈浪费,能走关系、掌握项目和资金当作能力和光彩,视为视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因此,只有各级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遵守公务接待的规定的制度,身体力行,带头作出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才能真正做到规范公务接待用餐、制止奢侈浪费。
三是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做到令行禁止。早在2006年,中办和国办就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可谓切中时弊,要做到令行禁止,必须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要规范接待费标准,将接待费纳入年度预算,并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对于接待费超出预算标准的一律不得支出,对于违反规定的一律拒绝核销。
四是公开公务接待信息,打破“自我监督”的模式。各单位要定期在公开栏内公示接待费使用情况,接待对象是谁、接待标准多少、在什么地方就餐、有哪些人陪餐,都要一项一项地公示清楚,接受群众监督。对于因单位领导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吃喝风严重、屡查屡犯的,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追究单位有关领导的责任。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