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分站: 苏湾镇 栏杆集镇 柘皋镇 庙岗镇 夏阁镇 中垾镇 黄麓镇 烔炀镇 银屏镇 散兵镇 槐林镇 坝镇 中庙街道 卧牛山街道 凤凰山街道 天河街道 亚父街道

村卫生室前响起喜庆的鞭炮声 选派工作赢民心[图]

发布时间:2017-10-26 13:58:43 来源: 阅读次数:3111

 

“快,快把鞭炮点上。”1025日上午,巢湖市槐林镇潘付村卫生室前点燃了鞭炮,喜庆的鞭炮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鞭炮声中,一台大功率名牌空调、一部高配置办公电脑从车上卸下来,一套价值几万元的户外健身器材在阳光沐浴下显得格外耀眼,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和前来看病问诊的群众兴高采烈地笑开了花。

原来,省司法厅选派潘付村第一书记在走访、听诉中发现,作为一个老街道,群众对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比起其他村相对迫切得多,而潘付村卫生室由于建设时间短,服务人口多,尚存在一些物质条件方面的困难。在农村,医疗卫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他将这件事情看在眼里,放在心上,随即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向来村走访慰问的省司法厅厅长、党委书记孙建新同志作了面对面的汇报。孙建新厅长亲自过问、现场办公,几天内资金问题顺利解决。空调、电脑等器材搬进了村卫生室,看到此情此景,群众由衷发出了赞叹!而这只是选派工作中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年多来,孙建新厅长两次亲临潘付村委会开展实地调研,深入农户慰问困难群众,多次专题听取选派干部工作汇报,详细了解选派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民生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潘付村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饮水、医疗和留守儿童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要求选派干部一定要自觉将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把农村工作作为锻炼的基本舞台,积极协调系统内有关单位,大力给予物质帮扶,推动选派村的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个党员一面旗。群众看党员,党员看书记,全村看第一书记。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以来,针对“难点村、后进村”现状,一不叫苦、二不叫累,扑下身子、静下心来,干字当头,默默奉献。一年多来,该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将“强班子、带队伍、创先进、争上游”作为活动主题,将履行职责、兑现承诺、发挥作用情况作为主要内容,多措并举、凝心聚力,激发组织优势并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实施“党建工作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激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严格落实五大载体建设,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活动,强化对外出务工返乡党员服务工作。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方便了群众,赢得了民心。

该村千方百计寻求外部支持,搭建良好平台,共争取省司法厅等单位为村及卫生室、学校赠送电脑、空调、打印机、图书、体育用品和帮扶资金累计26万元。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加强。该村积极向省环保厅、财政厅争取百村万户绿色家园生态示范项目55万元,将花山自然村确定为生态工程示范点,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针对农网负荷不足,许多群众家用电器成为摆设的现状,争取省电力公司130多万元项目资金计划,在大潘和叶村开展农网改造工程。更换叶村、小韩村变压器2台,增设大潘村变压器1台,1000多人直接得到实惠。进一步推进路塘坝建设。争取市交通局帮扶资金50多万元建设沐海路、深挖2口当家塘,在岱山村自筹资金兴挖1口当家塘,利用“一事一议”项目修建了大潘村、叶村两条机耕道,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发展保障水平。多方筹集资金5万多元,在海如街道实施亮化工程,一次性安装了40多盏路灯,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为沐村、山熊村安装有线电视130多户,为花山、老沐、大潘、付村、大韩、小韩、叶村等等七个自然村开通自来水,受益群众800多户3000多人。争取省水利厅支持将海如中学40多户教职工纳入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计划,为教职工节约资金6万元。争取省体育局支持为村赠送户外体育健身器材一套,价值近5万元。

该村针对区域实际情况,紧紧抓住比较优势,共谋经济发展新出路。推广良种良法,积极与槐祥工贸集团联系,引导村民加入槐祥有机稻米合作社,进行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在稳产高产的基础上享受二次补贴,让农民有了劲头。按照“投向合理、产权清晰、效益明显、安全可靠”的要求,与槐祥工贸集团合作实施低温粮食烘干项目,有效发挥专项资金的“酵母”作用。围绕村属山场,引导扶持党员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美化家园,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发挥外出企业家致富领头雁作用,加大服务力度,积极引导他们回乡兴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倾心关注海如村养牛大户经营情况,多次主动上门为其帮扶,帮助调整发展思路、注册品牌商标、协调贷款等,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该村统筹兼顾,注重民生,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支持力度。2010年和2011年先后邀请省司法厅领导来潘付小学慰问50名少年儿童,向村留守儿童之家赠送2万元慰问金和5000元物品。争取省司法厅(含监狱劳教单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省图书馆、安徽商报、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连续定向支持,为潘付小学、九峰小学、斗山希望小学首次建立选派干部希望工程图书室,捐赠6000多册新书和1000多套(件)衣服、体育、学习用品,为海如中学捐赠50套篮球队队服,累计投入资金达12万元。安徽商报开辟专版进行全方位报道。推荐槐林镇中心校七年级学生方杰作为巢湖市唯一代表免费参加安徽商报、省青联、省律协青少年世博游公益行动,快乐少年收到了最美的“六一礼物”。关心关注困难群体。向省司法厅争取慰问金20000元,累计慰问困难党员群众40多人次。通过各种途径募集资金15000元,先后资助14名困难学生儿童。争取安徽省肺科医院(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支持,专程来槐林镇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巡查诊疗疑难病例70多例。关心五保户低保户。严格按照低保政策,重新调整低保户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家庭重新调整上报。向民政部门为小山朱村重度残疾人沐劲松申请轮椅一台,解决出行难题。

该村积极创建法治潘付,全力促进社会和谐。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精心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精心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来村开展“远程教育送法下乡”活动,讲授农民工维权和林业法,向农民赠送法律书籍,邀请司法所同志来村讲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进一步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争取市司法局为我村建立法制宣传栏,经常性开展《人民调解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邀请全国律协未保委副主任孔维钊、团省委12355服务台台长姚炜耀一行来村调研,赠送一批价值2000多元法律读物。聘请法律服务单位。争取市司法局支持免费聘请安徽蒋平华律师事务所为我村法律顾问,指定4名富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专业律师定向开展法律服务,成为全市首家聘请法律顾问的行政村。

策划组织专项活动。利用各种机会,选派干部积极宣传槐林渔网品牌。策划“承接转移、聚焦槐林”主题采访活动,邀请安徽法制报总编辑粟原慰率领新闻中心全体编辑记者集体来槐采访,连续刊发三个版面的重点报道,进一步提升槐林镇知名度和美誉度,受到市委书记陈强的重视和省委宣传部的表扬。被安徽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聘请为唯一一名来自基层的特约听评员,并就“三农”问题作了发言。积极展示工作亮点。有关选派工作稿件先后在农民日报、安徽日报、安徽商报、安徽法制报、巢湖日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媒体刊发稿件60多次,其中省委组织部简报采用5次,安徽先锋网采用20多次,居于巢湖市首位。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办好村先锋在线网页,积极打造“电子名片”,截至目前,上传原创信息累计500多条。被评为巢湖市首批五星级网页。

20109月,省委组织部金春忠副部长在潘付村调研时,对该村的选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槐林镇潘付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