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分站: 苏湾镇 栏杆集镇 柘皋镇 庙岗镇 夏阁镇 中垾镇 黄麓镇 烔炀镇 银屏镇 散兵镇 槐林镇 坝镇 中庙街道 卧牛山街道 凤凰山街道 天河街道 亚父街道

浙江仙居:“乡村论坛”助推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发布时间:2017-10-26 13:58:43 来源: 阅读次数:3951

浙江省仙居县广度乡为改变乡村基层干部重实干轻理论、重实践轻学习、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建立一支能学、会说、想干的新型干部队伍,该乡党委策划推出“乡村论坛”,并以此为载体,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乡村论坛”自成立至今已有5个月,共举办了50多期。这个论坛的开办使广度乡的工作格局有了极大的变化,全乡干部群众在思想、行动、工作上发生了三大转变,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进全乡各项工作。《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对此做了相关报道。

  三点做法

  扩大参与面,拓宽论坛对象。广度乡乡村论坛成立于今年年初,原来是乡政府机关的“乡镇干部论坛”,年初广度乡党委对“干部论坛”进行改版。升级后的“乡村论坛”扩大参与面,参加范围从原来的乡镇机关干部扩大为乡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下属学校教师、医生和各村干部,同时还邀请了当地的村民。

  丰富知识面,拓宽论坛内容。利用乡村论坛这一载体,乡党委每周安排一次活动,经常性、高频率地让干部“论”、让干部“讲”、让干部“说”。随着参与对象的增加,“乡村论坛”的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但有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焦点问题,还有不同行业、各个层次对各自工作、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见解,使参与者的知识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增加趣味性,拓宽论坛方式。为了增加论坛对干部的吸引力,乡党委在论坛的运作方式上作了一定的创新。每次活动先是安排两名干部联系实际工作主讲1015分钟,然后对其所讲的内容进行上下反问、抢答、必答,对回答正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回答错误的人员要求唱一首红歌或表演一个节目以作为惩罚,不会唱红歌和表演节目的人员则是下一次主讲的对象。这样把学习寓入了娱乐中,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每一期的论坛都成了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期待。

  三点成效

  “主讲”引学,营造了“学习兴趣浓、发展思路清”的氛围。每期安排的2名主讲人是此次论坛的主角,他们承担着释疑解惑、调节气氛的作用。活动方式的创新使每一个干部群众都有机会成为主讲人,位置的转变使他们必须静心学、勇敢说,工作之余、茶前饭后大家谈论的都是我今天要说什么、他上期说的怎么样,全乡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陈乾辉是乡村论坛开坛后的第一个主讲人,为大家作了题为《谈谈如何深入开展贫困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讲。为了这一讲,他足足准备了半个多月。为此他向县计生局领导请教过、与村干部讨论过、甚至向计划生育违反户了解过。“每一期的论坛都是上下左右全方位的联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乡党委书记郑国志在评价乡村论坛时如是说道。

  “经验”导学,确保了“学、说、干、想”的无缝对接。乡村论坛的目的不仅要扩大干部群众的知识覆盖面,而且要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乡党委一是用“请进来”的方法,拔出专项资金,为不同层面和类别的人群购买了一大批好书,同时邀请专家面对面授课,加强学习讨论,实现思想碰撞;二是用“走出去”的办法,带领乡机关干部、乡中心校教师、卫生院职工、部分村主职干部等80余人到宁波白沙街道观摩学习,使党员干部深受启发和教育。“请进来”和“走出去”,使乡村论坛的干部群众多了学习和锻炼的平台,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做到“学说干”齐头并进。

  “团队”共学,推动了全乡重点工作大幅提高。论坛适应了不同干部的兴趣需求,真正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论坛注重“团队”共学作用,做到了“学习讨论一个都不少、发展进步大家齐加油”,活动中的互动环节,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强了大家的协作与团队精神,大大提高了全乡干部群众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了广度各项工作进步的助推器。

  三点启示

  思想转变。通过论坛的开展,干部群众通过纵横比较,发现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通过纵向比较,有增加见闻、充实脑袋、改变别人眼光的喜悦;通过横向比较,有知识丰富的优越性和自豪感,也有知之甚少的羞愧感,前后左右的比较让大多数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行动转变。思想改变行动,学习成了大家的共同爱好。工作前、后先看会书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谈论学习也比比皆是,针对这一喜人现象,乡党委专门推出了“行动学习法”,让大家带着问题学、在学习中完成工作,促使全乡党员干部学习、工作齐头并进。在每次论坛结束时,乡党委都要专门安排下一周学习的主题,让大家边工作边思考,把工作与学习融会贯通,学习成了一种自觉行动。

  工作转变。论坛不仅让党员干部会学、会说、最主要的还是会干。学习开阔了视野、知识拓宽了工作方法,协作共学增强了凝聚力,大家在工作中巧用新方法,妙用新知识,形成了一种不甘人后的工作局面。一是村两委凝心聚力创办村集体事业。已有13个村党支部书记、11个村委会主任作了主讲发言,在他们讲课的同时与其他各村的工作都作了一番衡量与比较,找准了本村的优势与不足,为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24个村的两委班子都在积极寻求对策。二是实用技术为农户铺就致富路。“乡村论坛”除了宣传政策法规、社会难点和焦点问题外,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邀请本地的土专家、田秀才为全乡的农户作实用技术传授。这一活动使全乡不少的农户得到实惠,尝到了甜头。如西角村的村民蒋金祥是一个杨梅大户,种了近1000株的杨梅,但因为管理技术跟不上去,几年来收成总是不尽人意。在听完第二期论坛上乔村杨梅种植大户、管理高手郑小毛主讲的《如何防止落果,确保杨梅增产增收》后,蒋金祥受到了启发,并专门赶到郑小毛家现场请教,在郑小毛的悉心指导下今年蒋金祥家已达产的400多株杨梅,每株增产达100多斤,销售额增加了18多万元。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王美勤 刘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