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分站: 苏湾镇 栏杆集镇 柘皋镇 庙岗镇 夏阁镇 中垾镇 黄麓镇 烔炀镇 银屏镇 散兵镇 槐林镇 坝镇 中庙街道 卧牛山街道 凤凰山街道 天河街道 亚父街道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

安徽好人江淮大地绽风采 演绎新时期雷锋精神

发布时间:2017-10-26 11:42:32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1615

        3月3日,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马鞍山启动,“当代雷锋”郭明义掀起爱心热潮,那些早早赶到活动现场守候的志愿者,那些当场填写登记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热心市民,都让我们看见了雷锋的影子。是的,雷锋从未走远。

    江淮大地从不缺少感动人心的正能量。此刻,“最美孕妇”彭伟平正在全国“两会”会场尽心履职。去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不顾怀有身孕,勇救落水女童,成就一段佳话。 “中国好人”安徽最多,已成为神州大地一道亮丽风景。 “厚德安徽”的良好形象,正是由无数践行雷锋精神的江淮儿女汇聚而成。

    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之际,我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在这片热土上,雷锋依然是道德星空中的最美星辰。

    安徽好人江淮大地绽风采

    适应新时期社会结构和传播手段的变化,学雷锋活动呈现出新的形态。新时期,志愿者、社会慈善人士、网友组成学雷锋3支重要力量。

    注册志愿者全省超过160万

    傅强是马钢公司一名普通职工,也是全国优秀志愿者。他发起成立的马鞍山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总队,自成立以来开展湿地保护、关爱孤残儿童、无偿献血等各类志愿活动数百次,无偿服务社会8.7万多个小时。

    在全省,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有力抓手。如今,各地级市均已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全省注册志愿者超过160万,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在中部博览会、徽商大会等重要活动中,到处活跃着安徽志愿者的身影。2012年,各地开展大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000场次以上,提供志愿服务累计超过50万个小时。

    慈善公益活动走进千家万户

    蚌埠“平民慈善家”李玉兰日前获得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机构联合颁发的首届“雷锋奖”。李玉兰省吃俭用、捐资助学的事迹打动了许多人。

    每当地震、洪水、干旱来袭,赈灾义演、街头募捐迅速发起;平日里,给落后地区送医送药、援建福利机构等慈善活动有序开展。今年初,我省举办的省希望工程爱心晚宴,爱心人士踊跃捐款,一次性筹得善款2563.2万元,为历年来最高。“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和现代慈善理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省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开玉认为,随着各类慈善活动日益活跃,学雷锋、做慈善在江淮大地有着愈加深厚的土壤。

    网络搭建助人行善新平台

    阜阳农村一位身患疾病的小男孩,急需A型血小板方能延续生命。危急之际,一群素不相识的网友站了出来,通过微博相互转告,排班轮流为小男孩捐献血小板,书写了一段动人的爱心接力传奇。

    全省有很多这样的网络传奇。 “蒙城论坛网络团支部”拥有成员4000多人。团员们自发建立了QQ群,并利用手机短信、微博等方式,高效协作,定期参与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活动。去年,“安徽好人网”正式开通,安徽有了践行雷锋精神、宣传好人好事的网络主阵地。正是无数“网上雷锋”网上网下相互衔接,爱心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扩展。

    主题活动凝聚前行“正能量”

    今年,全省各地广泛部署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突出关爱老弱幼残和山川河流两大内容。人人行动起来,人与人就会更加和谐,人与自然也将更加和谐。

    关爱老弱幼残

    镜头:芜湖市镜湖区黄果山社区,“一米阳光”的志愿者们活跃于社区各个楼栋。哪家有人需要照顾,志愿者们总会及时出现,伸出援助之手。 “一米阳光”已在芜湖遍地开花。 “我们做的虽是小事,但把温暖送到了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当中。 ”一位志愿者说。

    在全省范围内,关爱老弱幼残的学雷锋行动正深入每一个角落。去年,我省在全国首创“快乐童心”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具有较高文艺、科技素养的志愿者,深入农村学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农村孩子塑造美好品性、成就美好人生。淮北、芜湖、黄山等市对辖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把志愿服务联系卡发到帮扶对象手中,确保他们有需求能及时获得帮助。

    关爱山川河流

    镜头:阳春三月,安徽师范大学学生拿起铁锹,走出户外,开展学雷锋植树护林主题活动,奏响“向春天进发,与绿色同行”的青春旋律。 “用绿色装点校园和荒山,在美化自然环境中践行雷锋精神,已成为我们青年学生的共同追求。 ”一位大学生说。

    蛇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及合肥市直机关干部、在肥部队官兵1500多人,便来到合肥市滨湖新区义务植树,为美好安徽添新绿。 “实现永续发展,前提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春节、植树节、清明节期间,各地各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干干净净迎新年”、“我植树·我绿化·我低碳”、“文明祭祀”等系列环保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如火如荼的学雷锋行动中,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雷锋精神与时俱进永传承

    “时代先锋”演绎新时期雷锋精神 “安徽好人”播扬社会新风尚

    雷锋精神,烛照不熄。江淮大地谱写了一曲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动人乐章。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马鞍山人周义珍,70年代不计酬劳,为每一个顾客义务理发,让他们慕名而来,“美丽”而去。直到今天,她仍然说:“只要为人民服务,浑身都是劲儿。 ”

    上世纪90年代,李子明就是家喻户晓的雷锋式劳模。他十多年如一日,秉承刻苦钻研“钉子”精神,靠着勤跑、勤看、勤记,对市区190多公里管网闸阀的位置、分布、走向做到了如指掌,被称为淮北供水的“活地图”。

    新时期,“时代先锋”让雷锋精神光芒璀璨。

    沈浩在小岗村任职的6年里,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还有“永不松套的老黄牛”王坤友、“周末村官”周世友、“模范检察官”吴群……

    “中国好人榜”上的安徽人,就是一个个新时期的江淮“雷锋”。 “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开展五年来,我省665人入选,占全国上榜总人数近八分之一,位列各省区市榜首,他们接过雷锋的“接力棒”,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展现向善有为的“安徽力量”。

    市场经济大潮影响着价值取向 学雷锋活动如何适应需求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还在传唱,雷锋式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但是,“路遇摔伤的老人,你还敢扶起来吗? ”这样的疑问也不容回避,尴尬地展现了当下一些人的现实困惑。

    当“中国好人”歙县的哥方光辉想方设法将乘客遗失的钱物送还时,有人说他“傻”,有人认为当下的时代不需要爱岗敬业了,市场经济下,应该“什么赚钱干什么”……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经济理念似乎格格不入。好心没好报,也不时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尽管是调侃,但却真实反映了人们对“学雷锋,一阵风”的不满和反感。一位敬老院院长曾对记者说,每年3月,许多单位或个人都来敬老院学雷锋献爱心,他们不仅送来实物,常常还来“服务”,帮助老人洗澡、理发等。但让人受不了的是,前一拨刚走,后一拨又来,“爱心不容拒绝”。而3月以外,常常不见“雷锋”踪影。

    在不断掀起的学雷锋热潮背后,学雷锋过时的观念、学雷锋的形式主义等问题,都折射出时代发展、社会观念多元化的当下,雷锋精神的内涵亟待进一步丰富,学雷锋活动亟待落到实处。

    奖励、保障制度形成推动力 营造全社会学雷锋的浓厚氛围

    雷锋精神跨越时空,江淮“雷锋”却是现实中的你我。回应现实关切,关爱身边“雷锋”,是不断推进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方面。

    我省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安徽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鼓励更多“雷锋”行动,让“雷锋故事”越写越精彩。合肥、蚌埠等地均已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会,淮南、马鞍山、阜阳等市成立见义勇为协会或促进会。

    五年来,“让好人有好报,让有德者有得”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省市县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资助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3279人次。很多“安徽好人”,都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关爱帮扶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关注。目前,全省有160万青年志愿者、义工,长期坚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奉献社会。我省连续19年坚持每月评选精神文明“十佳”事迹,大力弘扬道德模范,让文明美德影响深入人心,营造了全社会学雷锋的浓厚氛围。(安徽日报记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