烔炀镇指南村、岐阳村两名选派干部严格按照选派工作“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六句话的要求,团结班子,服务群众,立足于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致力于促进选派村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
“一条主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年、农村小学教、深化“三级联创”,争创“五个好”村党委等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基层村级组织建设这一主线,提高选派村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开展教育培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利用党员座谈会、先锋网、远程教育、书记上党课等多类型、全覆盖的学习方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年度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计划和“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基本制度,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本着发挥致富能人带头致富和改善村班子结构的原则,两个选派村公开推选3名致富能人进村班子,储备2名村级后备干部,发展3名具有大学学历的80后预备党员,确定5名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岐阳村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夯实村级组织队伍建设。二是城乡结对共建,提高农村党建水平。积极与选派帮扶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市纪委、市发改委领导多次深入选派帮扶村进行走访、调研和慰问活动,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争取帮扶单位市纪委2万元“小农水”建设资金,对岐阳村当家塘进行开挖清淤,结合“一事一议”和“水利冬修”完成七口当家塘的开挖;帮助上李小学争取3万元公厕改造项目,改善了校园卫生条件;选派单位与市交通部门积极协调,为小宋自然村1.7公里水泥路争取项目配套建设资金;争取水务局240多万元对指南村太吉寺和黄山水库进行除险和加固;市发改委支持指南村党建工作经费达3.1万余元。
“两个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提升项目带动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排查矛盾隐患,指南村因地制宜,争取西黄山发包和苗木种植项目,共涉及山地1197亩,10个自然村800多户,投资近1200万,新修砂石路7.9公里,解决农村劳动力120多名,项目实施以来短短五个月,指南村因土地流转补偿和农民劳务收入已超过56万元。村民初尝项目带动、经济发展的甜头,八角碾村和白庙塘村村民主动承包农田170多亩,发展家禽养殖业,村级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项目发展以点带面、以面带片,形成龙头和拳头。二是提升帮扶资金优化。充公发挥“酵母”作用,积极用好专项资金。立足选派村实际,按照“投向合理、产权清晰、效益明显、安全可靠”的要求,岐阳村选派干部着力于推进村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种植,结合岐阳村草莓、蔬菜等特色种植实际,将5万元帮扶资金用于草莓大棚种植,支持烔炀镇草莓产业发展。指南村利用下派资金5万元,支持100多亩蓝莓种植基地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60多万元,从2014年开始行政村每年将得到分红1万元,连续收益15年。
“三项服务”,强化宗旨意识。一是帮扶慰问,关注困难群众。联合选派、帮扶单位,开展“七一”、两节慰问等活动,共慰问困难党员、低保户、五保户等一百五十人次,结对帮扶八十人,发放慰问金近贰万元,帮助贫困家庭度过难关,有力地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村党委(总支)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整治农环,美化乡村家园。坚持一月一调度,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培养村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每家每户环境卫生、家禽家畜无散养、杂物不乱堆乱放等内容重点整治,推进村容村民的改善,美化群体生活环境。开展整治突击活动,对脏、乱、差死角进行集中治理,对少数难点户多次上门做工作,并做好平时巡查工作。三是调处纠纷,维护和谐稳定。指南村西黄山发包涉及面积大、群众多、矛盾复杂,选派干部主动出击,走村入户,召开各种协调会议20多次,历时半年时间,西黄山发包合同签订,整个过程没有一例上访事件。岐阳村因S105省道改造征地拆迁,信访压力大,选派干部积极化解矛盾,理清关系,依据政策,合理调处矛盾,完成了合马路占烔炀镇60%的拆迁任务和合福高铁建设拆迁任务,为国家重点工程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烔炀镇 陈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