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首支远程火情视频监控系统已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发布时间:2017-10-26 11:46:39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1032
为争创省级森林城市,打造宜居、宜业、滨湖生态名城,近年来,巢湖市不断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多措并举,构筑森林防火综合体系;软硬兼施,积极应对突发森林火情。目前,该市24支森林扑火队伍和合肥市首支远程火情视频监控系统已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连续多日的干旱天气,让林区内可燃物大量增加,同时返乡祭祖和野外用火也逐渐增多,这些都直接导致全市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为防范突发性森林火情,我市根据预案要求,从软硬两个方面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防患于未“燃”。
在软件方面,不断把工作做细做精。在宣传上创新形式,贴近民生,免费发放3万多份普法年画;在祭祀上,建设集中焚烧池,倡导文明新风,呼吁市民安全用火和文明祭祀。不断提高市民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逐步在全社会形成“爱绿、护绿、惜绿”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六进”普法。新防火办法规定,防火期内擅自在防火区内野外用火且不听劝阻的,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用火个人并处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用火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收下罚款,酿成火灾的,所有救援扑火费用由其支付,过火面积大的,还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通过普法宣传,让广大市民知道违规用火所面临的严重后果。
二是细化“三定”措施。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防火责任书要求,细化“定人员、定职责和定范围”三项措施,实现责任区域的无缝衔接和全覆盖,做到山有人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扑火队员、护林员和值班员登记在册,杜绝缺位、空位和管理真空。目前,全市300多名护林员均在岗在位,重点加大对庙宇、庵堂、坟墓以及县乡交界处等重点部位和火灾多发地段的巡逻。
三是开通预警信息平台。通过加强与市气象局协调和合作,在全市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通了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每天的天气信息都由市气象局准时权威发布,如风力、风向、温度等,并根据风险等级高低,在经市防火指挥部同意后,可对外提前发布防火预警,同时该系统还以短信形式将每天的气象信息,及时发送给市森林防火指挥部主要负责人。
在硬件方面,不断把队伍做大做强。在财政上舍得投入,加强装备、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员选拔上优中选优,着力打造一支“快、精、尖”消防队伍。根据火险等级大小,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人统一指挥调度,并按照“巢南、巢北、巢西”三个区域进行联防,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保证火灾能迅速打得小和打得了。
一是加强火情监控。全市首支远程防火视频监控系统进入临战状态,运转正常,6个野外摄像头正“火眼金睛”密切监视着林区内的一切动态,一有火情,都将及时传回监控大厅,再由值班人员记录汇报;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告别传统的“人海战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三级森林防火队伍体系。第一级是半专业森林防火队伍18支421人,隶属于乡镇、街道;第二级是专业森林防火队2支50人,分别在巢南林场和园林处加挂队牌;第三级是应急森林防火队伍4支104人,其中两支分别由武警安徽总队第二支队和安徽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3团组建,属于合肥市首创。所有扑火队员均登记造册、档案齐全,能熟练使用扑火机具。
三是加强装备建设。按照省、合肥市森林防火部门提出的建设标准,全市24支扑火队伍的防火器具均已配齐配强,灭火机、灭火水枪以及个人防护装备等一应俱全;扑火机具实行“定点存放、定人管理、定期保养”,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建有一个20平米以上的防火物资储备库。2013年全市新增风力灭火机40台,目前全市共有风力灭火机370台,灭火水枪260台,二号扑火工具1.8万把,油锯60把,防火服740套,灭火弹300发。(市林业局 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