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庙街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发布时间:2017-10-26 11:46:39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1041
中庙街道在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以来,实行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农民筹资筹劳为基础、以社会捐资赞助为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极大地带动了农村投入、解决了村民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搭建了乡村干部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工作平台,增强了基层民主的管理能力。2011年起中庙街道又开始实行“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加大了项目建设的补助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投身于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
街道重视,精心部署财政奖补工作。中庙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安排,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由财政所长任副组长,由农业办、纪检、财政所干部为成员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负责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指导监督工作,工程质量的把关工作,各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的审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所,财政所长任办公室主任,由1名财政干部负责具体的经办业务。
整合资金,保证重点项目实施“特惠制”。中庙自2009年以来,共实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6个,总投资170多万元,其中村民筹资40.2万元,申请上级财政奖补80多万元,其他补助50多万元。2011年,街道根据各村项目申报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容易受旱的胜利村作为“特惠制”项目试点村。该村特惠制试点项目选择为抗旱沟渠清理工程:抗旱主渠道清理
认真筛选,保证重点项目长远效益。中庙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审批7个,在实行“特惠制”政策的项目上中庙街道认真把关,在确保街道上有重点、村上有亮点、项目有看点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重点突出,工程优良,效益明显,有示范推广作用;2、一事一议程序规范、民主到位的村;3、项目村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项目实施必须按照规划设计,合同标准,完工验收合格的项目;4、项目竣工后,设有简明醒目的工程标志并有1—3条宣传标语。此外我们加大了对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力度。2013年实施的中庙居委会安置点渔家文化广场环卫整治项目,现已初见成效,新修道路
强化制度,规范操作,用好财政奖补资金。一是建立专户管理制度,防止截留、挪用资金现象。制定了《中庙街道办事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会计核算办法》,所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实行专户、专人、专账管理,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的作用。二是建立分期拨付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实施进度。实行项目承建单位全额垫资、分期拨付的办法,由村委会填报中庙街道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用款申请表,财政所根据工程实施进度,拨付工程造价的60%,竣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30%。三是建立街道级报账制度,减少资金结算环节。项目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合同、工程决算和支出票据等相关资料,必须合法有效,由财政所专管人员复核,街道主要领导审批,并对实体工程按工程决算价的10%预留质量保证金,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我街道在各项目启动前,首先成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由村组干部抽出3-5名人员成立工程监督委员会,负责工程外围协调与组织实施,负责资金的筹集及资金的使用,严格把关,以及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对已竣工的工程,经街道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初步现场验收质量合格,内部资料按照要求已整理到位,文件收集、归档工作规范齐全,由专人负责妥善保管。五是建立项目管护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村级建立资产台帐,确定1至2名管护人员,落实养护责任,进一步明确小型公益设施的所有权,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长期发挥作用。
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初见成效。通过五年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目前,我街道结合财政奖补政策修通了通村道路10余条,100余公里;改造新建村级活动场所8处;新建维修了集镇环卫设施设,建垃圾池8处,新购垃圾箱88个;修建集镇、社区绿化带2000余米;维修集镇围墙3000余米;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