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年时间,对国民教育大专学历的乡镇、街道公务员实行轮训。”宿州市墉桥区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不遗余力。有关专家认为,皖北发展,干部是关键。而干部群众激扬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让皖北形成了新民风。一个精神焕发的皖北,一个和谐幸福的皖北,跃然纸上,蔚然成风。
苦练干部人才队伍“内功”
专家认为,不管是天时还是地利,均是推动皖北改变的外在因素,真正的核心力量还在于皖北内部,在于皖北的干部。
今年以来,宿州市墉桥区就加快皖北发展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政策措施进行目标任务分解,明确责任科室、具体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强化目标任务落实,用好用活加快皖北发展政策,为墉桥加速崛起提供动力支持。
“出台了《宿州市墉桥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引进及流动机制。 ”墉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还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机制的意见》。
省委、省政府作出合肥等市与皖北结对合作的战略部署之后,合肥、阜阳两市已多次合作开展了大规模干部培训。通过借鉴省城合肥的创新理念、成功经验和成熟模式,阜阳大批干部深受启发,纷纷为推动皖北振兴谋良策、出实招。
淮北市以人才培养赢得转型发展的新“蓝海”。作为资源枯竭城市,淮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淮北市在干部人才培训过程中特别提出学习中增强针对性、方向感,努力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力争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有新突破、新发展。
主打发展建设“民生牌”
发展为上,民生为先。政策向民生倾斜、财力向民生集中、感情向民生投入,皖北各地都在这样实践执政为民的理念。
“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实施的30项民生工程已有19项工程完成年度任务。 ”亳州市民生办有关负责人昨天介绍。
今年11月24日,蚌埠市在全省率先启动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胜利东路、陶山小区、喜盈门、滨河西片区等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面积共110.
日前,《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安置房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根据该《意见》,淮北市将在安置房的审批、建设、配套、验收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广大被征迁群众早日乔迁新居。
今年,阜阳市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全年实施民生工程34项,比省下达的任务多出一项。截至目前,已有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城市低收入家庭与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新型农民培训、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等12项工程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皖北遍地涌现“活雷锋”
干部群众激扬向上,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让皖北呈现出新的精神面貌。其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好人”,就是这些精神面貌的最好诠释。
感动全国的97岁亳州老人许张氏,40多年如一日拖着年迈之躯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被网民称为“最坚强的母亲”、“最美母亲”。截至今年10月底,亳州共有4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近年来,蚌埠市先后涌现出“道德模范”李玉兰、抗震救灾英雄“刘氏四兄弟”、爱心模范“徐氏三兄妹”等好人群体,以及“守墓老人”欧兴田、“板车女孩”黄凤等“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
最近几年,阜阳市也有3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4人入选安徽省道德模范,20多人入选省月评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事迹。阜阳好人频出不穷,形成“阜阳好人”现象。
而2007年以来,淮北市先后有7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国好人榜”入选的平均比例,全国为50万人之一,安徽为20万人之一,淮北则为3万人之一。形成“中国好人在安徽,安徽好人在淮北”的独特新风尚。
稿源:安徽商报 作者:陈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