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分站: 苏湾镇 栏杆集镇 柘皋镇 庙岗镇 夏阁镇 中垾镇 黄麓镇 烔炀镇 银屏镇 散兵镇 槐林镇 坝镇 中庙街道 卧牛山街道 凤凰山街道 天河街道 亚父街道
当前位置: 首页干部工作

重庆:加快构筑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

发布时间:2017-10-26 14:06:31 来源: 阅读次数:2174

●规划建设专家公寓300套,建立专家申请公寓绿色通道

●设立10亿元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市财政拨2亿元专项经费用于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已创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个,市级创新创业基地5个,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5000名

重庆市自去年发布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政策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加快构筑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为建设“五个重庆”和内陆开放高地集聚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已创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个,市级创新创业基地5个,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5000名。

重庆市深入落实该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抓紧出台《重庆两江新区建设“人才特区”若干政策规定》,在安家资助、分配激励、项目扶持、创新资助等方面给予人才政策优惠,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政策洼地和优秀人才争相聚集的创业乐土。重庆市在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成熟地段,规划建设专家公寓300套,建立专家申请公寓绿色通道。对调入(迁入)并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发放安家补助费30万元-200万元,并配套100-200平方米公寓供使用。在分配激励方面,市财政给予引进高层次人才每月1000-8000元岗位津贴;对引进到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和年薪制,支持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用人单位每年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2万-6万元项目资料经费,在学术交流、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专项资助。对创办高新企业的,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前2年全额先征后返,后3年减半返还。获得国家资助的重点引智项目,市财政予以1∶1经费配套。重庆还设立10亿元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组建13支总规模45亿元的创投基金,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来渝创新创业。

围绕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将原有“两大工程八大计划”优化重组为“六百三万”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造就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实施“六百计划”,即百名党政一把手培养计划,每年遴选100名党政正职或正职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百名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造就100名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育100名具有领导学科保持或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领军人才;百名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在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100名工程技术带头人;百名金融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培育100名高级金融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百名宣传文卫体领军人才和党外知名人士培养计划,培育100名国内知名的宣传、文化、体育人才和党外知名人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三万计划”。万名紧缺高级技师培养计划,在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10000名紧缺高级技师;万名农业支撑人才培养计划,依托支柱和特色产业,培养10000名农业支撑人才;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等重点领域,培养10000名专业社工人才。为加强人才项目管理,重庆市出台人才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市财政划拨2亿元专项经费,1亿元用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1亿元用于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建设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重庆着力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示范效应的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创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建设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围绕建设云计算中心、千亿汽车城等,重点建设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和重庆汽车研究院;突出产学研结合,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战略联盟,鼓励企业、行业创建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国家级、市级技术中心,力争到2020年,建成200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5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试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00个,吸纳科技人员10万人。构筑两江新区创业平台,围绕两江新区建成内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加强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基地建设,培育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研究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平台,引进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和跨国公司,增强两江新区对创业人才的吸引力,力争到2020年,集聚研发设计、服务外包、金融保险、中介会展等领域创业人才30万人。创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此为依托创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使其成为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力争到2020年,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2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吸纳海外创业人才5万人。(记者韩向辉)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