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分站: 苏湾镇 栏杆集镇 柘皋镇 庙岗镇 夏阁镇 中垾镇 黄麓镇 烔炀镇 银屏镇 散兵镇 槐林镇 坝镇 中庙街道 卧牛山街道 凤凰山街道 天河街道 亚父街道
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党建域外党建

【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在基层】之五:党建统领促脱贫

发布时间:2018-03-15 10:54:48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6839

“到2020年,村党组织班子中致富带头人达到4000人以上,3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具有稳定可靠的致富产业,每个村有3-5名发展产业促进增收的致富带头人典型。”

“市级财政坚持每年预算1000万元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县(区)每年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重点用于阵地建设、服务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

“市、县留存党费至少10%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党员创业培训项目。”

“村级办公经费在落实省上要求标准的基础上,每年列支不低于3000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这是平凉市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意见里关于脱贫攻坚提出的重要指标,为各级党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

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

“要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有能力、有资源为群众服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狄生奎在全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上讲话时要求。

近年来,平凉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决策部署,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出发,坚持“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把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农村基层党建“五个基本”建设全面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双推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将有7个贫困村8.7万人实现脱贫,崆峒区整区脱贫摘帽,全市贫困面将从12.54%下降到8.73%。

强队伍,紧盯一线聚力

平凉市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开展以来,在全市树立了大力选拔任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鲜明导向,坚持在精准扶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运用脱贫攻坚考核结果提拔使用干部,年内提拔使用在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一线成绩突出的干部11名。同时,对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

以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为抓手,平凉市整合各级力量,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先后选派635名机关党员到贫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持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工程,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858个,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和专业技术服务人才三个全覆盖,真正把优秀干部和人才集聚到扶贫开发工作第一线,凝聚了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和致富能手的示范带富作用,平凉市通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在农村实施了以党组织带头人、党员致富带头人和群众致富带头人为重点的“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通过落实联系帮带和双向互培等机制,构建了基层一线“先富带后富、全面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我带头建办了申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46户,流转土地1500亩,种植新品种核桃和紫花苜蓿,建办养殖温棚,在带领群众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中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崇信县新窑镇杨安村党支部书记兴奋的说。

庄浪县南湖镇石阳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郜军珠、蒙建红夫妇,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扶下,牵头建成了占地24亩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采取“建行+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带动4户群众发展肉牛养殖116头。与蒙建红交谈时,她深情地说“以前在外打工,一年下来挣的钱除了交房费、路费,最后剩不下几个,老人娃娃留在家没人管,娃娃写个作业都看不了。现在有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帮扶这么多,回来又能挣钱,还能照看家,又带动其他群众,真是太好啦,感谢党的好政策。”

为切实提升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平凉市扎实开展乡村党组织书记全员培训工程,采取市级示范、县级轮训方式,全年共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1.2万人次,第一书记专题培训9期676人次,贫困劳动力人才培训4.7万人次,各级各类干部培训2.2万人次。

“富口袋先要富脑袋”。静宁县在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的同时,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建办果业人才实训基地,开展大规模技术培训,盘活人才和技术资源,加大对产业链从业人员培训,拉动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同时,依托产业培训基地开办“固定课堂”,依托“一委一号”“一支一群”和平凉党建网开办“在线课堂”,依托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开办“空中课堂”,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农村党员培训,培训面达到90%以上,不断推进教育培训的触角向基层一线拓展延伸。

筑堡垒,夯实基础蓄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只有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才能形成脱贫攻坚奔小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平凉市探索“党建+”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路子,推行支部推动、党员带动、能人引领、结对帮扶的“四型”党建助推扶贫模式,建立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有效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平凉市探索构建以贫困乡村党组织为核心,以龙头公司、产业基地、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实现了扶贫一线党组织的全覆盖。

“今年,县上积极推行‘四链’模式,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搭平台,成立了我们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说。

庄浪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要求,适应农村“三变”改革要求,紧扣全县脱贫攻坚产业布局,成立农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注册成立合作社632个,采取单独组建、村社联建、社社联建、企社联建四种模式,成立党支部53个、党小组342个,开建肉牛养殖场52个,入股土地3.2万亩,形成了“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党建助推产业发展平台和组织体系。

为了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适应脱贫攻坚、产业布局调整需要,平凉市积极推行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品牌树在产业链上的“四链”党建模式,自上而下探索推行“支部+协会”“支部+企业”“支部+合作社”等有效做法,推动以强带弱,目前全市已建立村村联合党总支14个、村企联合党总支11个、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128个、农民专业协会党组织106个。

以基层组织强基达标为目标,平凉市按照项目化管理办法,实施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提升项目,突出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构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切实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阵地保障。崇信县以争取市、县专项补助、单位自筹等办法,整合800多万元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10个,其中5个村部同步建立了党员群众服务站。

“以前在乡上办理养老保险,前后跑了三趟,头一回去问要带什么材料,第二回去又有个证件没拿,第三次才办好。不过现在好,在村上便民服务站10分钟就可以办好了,家门口的服务站真是太方便了。”泾川县丰台乡焦家村的老赵感慨的说。

建机制,保障跟进加力

平凉市把创新机制强化基层保障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坚持政策、资源、项目向基层倾斜,积极创新构建干部一线历练机制、多元投入经费保障机制、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机制、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等一系列服务脱贫攻坚的保障机制,切实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建立健全了县级领导包抓、单位联系、企业帮扶、工作队驻村‘四个一’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上至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下至村“两委”班子成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这是崆峒区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方面的做法。

崆峒区建立“机关融入农村、干部融入群众”为内容的“城乡双融”工作机制,按照“党群部门联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政法部门联乱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思路,实行部门包村、城乡联建,通过组织联建、党群联动、抱团联营“三联”模式,89个区直部门(单位)党组织与252个村党组织结对共建,4993名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实现了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全覆盖。

强化经费投入是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的根本性举措。平凉市坚持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助为辅、社会筹集经费为补充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市级财政坚持每年预算1000万元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县(区)每年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重点用于阵地建设、服务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市、县留存党费至少10%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党员创业带富培训项目,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基础保障。

“我今年拿到手的报酬是19000元,乡上的同志说还有1500元的绩效奖励,这比以往每年12000元增加了将近一倍,工资涨了,感激党的关心的同时,也明白肩上的责任更大,今后我将更加用心为村里谋事办事,不辜负党的关怀……”灵台县一名党支部书记激动的说。

灵台县积极响应市委要求,列支500万元党建发展基金,在保证村组干部报酬1.8万元和0.54万元的基础上,将村支书记、主任报酬提高到1.9万元,并分别列支1500元和1000元绩效奖励报酬,在着力解决基层党建“保障低”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兴产业,因需施策发力

平凉市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坚持“一户一策、一村一业、一乡镇一清单”原则,引导各县(区)结合基层实际,摸清发展实情,突出优势互补,强化资源整合,精准分类施策,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崆峒区充分发挥人才领跑农村经济发展和困难党员群众致富的引擎作用,围绕牛、果、菜特色产业开发,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先后开展实用技术讲座72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6万人(次),增强了贫困群众的的增收致富能力。

“我们坚持开办参训学员‘想要的’培训,把培训办到田间地头,确保学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会了能用。截止10月底,共计培训家畜工、果树工、蔬菜园艺工等2000余人。”崆峒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样说。

泾川县依托地理区位、山水环境、人文民俗等优势资源,通过招商引资,投资3800多万元建成了锦绣凤凰旅游区,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群众以土地、劳力、资产等入股企业,形成了“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了群众在旅游产业链上实现增收。

灵台县着眼发挥党员致富带富作用,以组织实施党员产业大户创业扶持党建项目为抓手,全面加强脱贫攻坚的骨干队伍建设,采取选、育、管、用多管齐下,培育了一批示范作用大、带富能力强的“三个带头人”,有效帮扶带动了产业弱势户和贫困户增收致富。

崇信县以建立产业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坚持“四链富民”产业扶贫模式,主动适应牛、果、菜、木本油料等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广“党组织+”模式,把党的工作延伸到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推动了党组织服务与产业开发的深度融合。

静宁县依托果、畜、劳“三大产业”,成立农投、林投公司,同步建立党组织,集聚党员、干部、人才“三大资源”,制定《深度贫困县“产业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大力推行基地+支部、协会+支部、电商+支部等“产业党建”扶贫模式,推进产业提质、组织变强、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