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报》头版报道我市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五个专项整治”信息[图]
发布时间:2015-10-24 17:46:00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1556

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是否还存在一些体制积弊,各级党员干部是否存在一些思维局限,不利于自身发展?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巢湖市集中开展了五个“专项整治”,将“集中整治由区转市的思维局限和体制积弊问题”作为重点整治内容之一。通过集中整治,不断提高发展经济及改革创新的能力。
举全市之力建设居巢经开区
对于县级巢湖市来说,产业振兴是前提,这一点在巢湖市上下已成共识。
作为巢湖市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巢经开区将在巢湖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目前,巢湖市已经明确,将举全市之力建设居巢经开区,培育巢湖产业立市的“长子”、经济发展的“门户”。
推进居巢经开区发展,优化投资发展环境非常关键。“首要一点就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居巢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赵培说,对当前在建项目,主动对接征地拆迁、规划设计、项目招投标、施工许可和工程管理等相关单位,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压缩流程时间,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早日交付使用。
对于入园重点项目,居巢经开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天一协调,一周一调度,提升服务质量,有力推动了工作进展。“专项整治,重点突出一个‘实’字,只要不是明文规定要求前置办理的项目,全部进行后置,同时对各种搭车收费进行清理,为入园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王赵培如是说。
据悉,当前,居巢经开区的主导产业包括食品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预计到“十三五”末产值达3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
探索建立干部“勤政档案”
发展方向明确后,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鲜明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促使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巢湖市探索建立干部“勤政档案”,以“勤”考“绩”、以“勤”问“效”,倒逼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真正让混日子的没市场、装样子的没收获、占位子的没机会。
目前,巢湖市干部勤政档案已经覆盖全市乡镇街道、市直单位全体在职在编人员以及村、社区“两委”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档随人走,在市内实现“终身制”。
这种勤政档案,按照个人填写、组织审核、综合评价、公开公示等环节进行。单位、个人每季度填报一次勤政档案记录表,经单位审核汇总后,于每季度首月10日前,在一定范围内公示3个工作日,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每季度首月15日起,各单位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对干部个人上一季度的勤政档案进行民主评议。
“我们注重勤政档案考核结果的运用,严格兑现奖惩。”巢湖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翟亚兵说,对一年内有2个季度在本单位评议结果排名倒数第一的干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奖金按照应发标准的90%兑现,两年内有5个季度在本单位评议结果排名倒数第一,按照规定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给予调整工作岗位直至降免职处理。
打破村居干部成长“天花板”
今后,巢湖市将合理划分街道、社区职能,探索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改革试点工作,做到行政职能在街道、服务职能在社区。“关键是剥离社区的行政职能,让他们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提供好服务。”巢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方华胜说。
围绕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巢湖市计划打破村居干部成长的“天花板”,提高村居干部薪酬的“含金量”,让村居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干头。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力争让全市村居干部待遇有明显提高,整体水平不低于合肥市,甚至略有提高。”方华胜说,巢湖市计划出台相关政策,让优秀的村居干部进入乡镇领导干部队伍,享受公务员待遇,以便激励更多人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当中,也为了让村居更好地服务千家万户。(黄颖 本报记者 许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