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苏湾镇:打造流动党组织“红色港湾” 激活在外党员“归巢动能”
发布时间:2025-03-10 16:16:50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837
近年来,巢湖市苏湾镇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创新构建“组织安家、服务暖心、作用反哺”的全链条机制,通过设立驻外流动党组织、推行双向评价体系,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建功不忘家”。
筑巢引凤,把“组织堡垒”建在流动党员身边。“有了流动党支部,就感觉有了靠山!”在沪务工近20年的苏湾镇流动党员许旭华,得知家乡成立驻沪流动党支部后,第一时间亮明身份、主动入群。作为苏湾镇首个跨省流动党组织,该支部以“云端+实体”双阵地破解管理难题。云端建“家”强归属,依托微信群打造“线上红色驿站”,定期推送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家乡发展动态等内容,发起“我为家乡献一策”线上讨论,累计收集产业发展建议13条。实体安“家”暖人心,党支部书记带头将自家企业会议室改造为“党员活动室”,配备党旗、党建书籍和远程教育设备,常态化开展“沪上党课”“乡音微讲堂”等活动,2025年春节期间组织12名在沪党员包饺子、话乡情,让流动党员“异地有家”。服务进“家”解难题,建立“红色代办”机制,协调解决在沪党员就近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8件,许旭华感慨:“过去像浮萍,现在有了党支部就像有了根。”
双向赋能,用“评价标尺”量出先锋本色。2023年12月,苏湾镇苏湾社区流动党员张宏收到一份特殊的“成绩单”——来自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社区党委的《流动党员半年度双向评价表》,评议栏中写道:“该党员表现良好,积极参加党员春训活动。”这份“两地共管”的评价表,正是苏湾镇推行流动党员“双考双评”机制的缩影。共管机制破壁垒,与沪杭等地多个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明确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日常考勤、活动记录,流出地党组织定期函询表现,2024年累计交换《双向评价表》80余份。联合培养提质效,联合流入地党组织策划“红旗渠里话初心”“沪杭发展经验分享会”等主题党日,激发“他山之石可攻玉”的干事热情。结果运用激活力,将双向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创业扶持的重要依据,对3名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授予“先锋之星”称号,对1名参与活动不积极的党员开展“家访式”谈心,推动“被动管理”向“主动作为”转变。
归巢反哺,让“流动星光”照亮乡村振兴。苏湾镇注重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引导流动党员成为“家乡代言人”“振兴智囊团”。招才引智搭桥梁,依托驻沪流动党支部举办“巢湖籍在沪人才茶话会”,推动3名企业家回乡考察农产品深加工项目;2名流动党员提供联创产业基地、寨山村农事服务中心项目招引线索,成功对接意向企业3家。治理赋能添助力,开展“微治理·我参与”行动,邀请11名流动党员担任“云端网格员”,通过微信群收集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建议27条,其中“老年食堂运营”等5条建议已落地。公益帮扶显担当,发动流动党员认领“微心愿”16个,上海流动党员徐占勇为家乡留守儿童捐赠图书50册;部分流动党员参与线上推介家乡特色农产品等志愿服务,带动本地贝贝南瓜、菌菇等特色农产品销售。鼓励流动党员担任“家乡推介官”,助力劳务输出、人才引进,形成“党员为家乡代言、家乡助党员成长”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