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硕果摇枝文明之花绽放江淮
发布时间:2014-09-26 00:00:00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964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硕果摇枝,马鞍山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好人榜”入选人数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在9月20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13周年之际,安徽省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好人安徽多,文明创建惠民生。多年来,安徽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常抓不懈,城乡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展示安徽美好形象的靓丽“名片”。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在坚持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从治理环境“脏乱差”,到提升素质“软实力”;从城市大街小巷 “大扫除”,到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测评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到考察公共关系公共服务,安徽省文明创建正发生着深刻的质变,而一直不变的是为民靠民、利民惠民的创建宗旨。2009年1月,马鞍山成为中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全国文明城市,合肥、淮北、铜陵、芜湖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省拥有7个全国文明县城、65个全国文明村镇、110个全国文明单位,文明创建跃上新台阶。今年是第4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大考”之年,马鞍山、合肥、芜湖、铜陵、淮北等市正厉兵秣马,奋力争先。
好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鲜活的体现。安徽省自1994年开始月评安徽好人,20年评选产生了2504名安徽好人,在全省产生了强大的道德示范效应。 2008年“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安徽省共有862人入列“中国好人榜”,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首家省级“好人馆”被赞为“道德教育的创新创造”。近3年来,省、市、县三级共拨付道德模范帮扶资金近1000万元,慰问资助道德模范1389人次。成立公募性安徽道德建设基金会,目前募资额已达823万元。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有6名中国好人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6名中国好人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85位安徽好人当选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在全社会树立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志愿服务在城乡广泛开展。铜陵市狮子山区铜霞社区陈克雨是一名社区志愿者,每天义务接送邻居家的孩子上学放学,3年共步行1500公里,风雨无阻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像陈克雨一样,我省共有190多万注册志愿者活跃在江淮大地。
多年来,安徽省扎实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建设美好安徽”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理念,营造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良好氛围。在全国率先实现市级志愿服务总队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星级志愿服务广场创建活动,各地共培育社区志愿服务广场示范点130多个,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护花行动、快乐童心等活动有声有色。丁树谈、王家治、周圣凤、裴春梅等12人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徐辉假日服务小分队和“大爱中环”志愿服务总队跻身 “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二十强”。(安徽日报记者 张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