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分站: 苏湾镇 栏杆集镇 柘皋镇 庙岗镇 夏阁镇 中垾镇 黄麓镇 烔炀镇 银屏镇 散兵镇 槐林镇 坝镇 中庙街道 卧牛山街道 凤凰山街道 天河街道 亚父街道

打造高品质的人才队伍 建设高品质的美丽乡村——巢湖市柘皋镇赵承友

发布时间:2019-08-05 11:37: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4359

此次杭州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与产业人才集聚、创新驱动与人才战略、乡村振兴人才新旧动能转换等内容开展采用主题宣讲和专题研讨,同时组织到海创基地、智慧e谷、杭州梦想小镇、乡村振兴示范点德清县等地,进行现场教学,个人感觉收获很大,既开阔了视野,又启迪了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联想到2018年,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天津、海南、长沙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发起“抢人大战”,背后折射的是对“人才”资源的渴求。如何结合巢湖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引智聚才,打造乡村振兴巢湖篇,是我们每一位人才工作者必须要深入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打造高品质的人才队伍,关键要在“引、用、留、培”上下功夫、做文章。

——“引”,即引进什么样的人才?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这一重点工作,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要打破“为了人才而人才”的局限,坚持在乡村言乡村,树立明确的目标导向,瞄准规划、农业、旅游等专业人员。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关键“部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引才引智”,产生“集聚效应”,树立起区域的品牌定位。

——“用”,即用好引进来的人才。“引才引智”的同时,更要“用人留人”,注重工作平台的建设与体制机制的建立。没有这两者的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就会像“巴比伦花园”,看起来很美,却始终无法抵达。人才更在乎的是机遇和未来的发展需要的是合适的工作岗位。如果没有良好的就业平台、环境,英雄就没有用武之地“引才引智”的初衷就难以实现,反而有“火了房地产”之患

——“留”,即留住专业急需的人才。“用人”与“留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人才在这里获得了合适的岗位,取得事业的成功,自然就有留下来的心思。对这类人才,我们应帮助他们早日扎根于此。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也会增加人才的“流动性”。对这类人才,我们也要“用其才智”,提供交通、住宿、补助等方面的便利、保障。

——“培”,即培养本土本地的人才。从人才流动的趋势看,越是高端人才,其“流动性”越强,越难长久地停留在某一地区,所以培养本土本地的人才就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学校教育、培训仍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但是,一些新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如,部分县区在实践中,通过农业经理人、农业企业家等群体有效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效。这类群体应是我们今后的关注重点。

通过“引、用、留、培”四个关键步骤,为建设高品质人才队伍打下坚实基础。有了人才保障,我们才算踏出建设高品质美丽乡村的第一步。

打造高品质的美丽乡村,关键要在“规划、产业、服务”上谋创新、求突破。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方面工作。结合本次培训及日常学习工作,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侧重对“规划、产业、服务”人才的引入与培养。

——规划打基础。如果将乡村振兴比喻为盖房子,那么规划就是“打地基”,决定了能盖多高、多稳的房子。“地基”打的不深不稳,“房子”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如果隐患难以补救,则只有推倒重建,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既然规划如此重要,编制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乡村发展等中长期规划就成为重中之重,规划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乡村长期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首先,扩大人才吸引力度,充实规划人才队伍,提供数量上的保证;其次,完善人才培养规划,增强知识业务水平,实现质量上的提升;最后,充分引入社会资源,利用市场人才储备,建立多元化的渠道。

——产业强筋骨。产业兴则区域兴,产业强则区域强。产业活力反映了区域的经济社会活力,具有指向标作用。通过对德清县等先发地区的学习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发展、确立自身的主导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的长久动力。当然,产业范围的涵盖很广,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这里只重点阐述农业人才和旅游业人才。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有二,一是规模化,一是精细化。但无论是哪种趋势,都离不开智力支持。如前文提到的农业企业家和农业经理人,前者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后者解决如何销售的问题,直指农业生产的两大难点。同时,乡村游日益成为旅游业的“新宠”,消费市场广阔。我市部分村落发展“乡村游”条件良好,目前也已拥有一定的名气,后续如何将品牌做大做强,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

——服务提品质。伴随城乡一体化理念的深入人心,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与城市地区虽有差距,但总体形势趋于向好。硬件设施有“硬软”之分,“硬件”建设更多属于资金投入范畴,而“软件”建设则有赖于高素质的服务人才。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亦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以柘皋镇为例,汪桥集、五爪岗等美丽乡村建设初现雏形,在空间布局、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等方面有所改善,但距离“空间优化形态美、功能配套村容美、兴业民富生活美、生态优良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乡村生活品质仍有提升空间。通过乡村生活品质的提升,使传统村落逐步由单纯的生活单元过渡为生产生活有机结合的新单元,村民生产与生活高度融合,相互促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