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巢湖市委宣传部杨轩
发布时间:2019-08-05 11:19:43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9978
6月26日至30日,巢湖市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在杭州市成功举办。非常感谢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培养,我有幸作为学员之一参加了培训。5天的学习培训生活虽然短暂,但总体感觉教学计划紧凑、课程安排合理、授课内容丰富,特别是王劲部长的开班动员讲话、教授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以及生动的现场教学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次培训对于我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开阔思维、指导工作大有益处。现将培训学习中个人的一些思考汇报如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文件明确,要多渠道来构建和培育乡村振兴的人才体系,一方面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同时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农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此外,要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力量,服务农业发展,施行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业。中央的文件为我们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提供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2019年6月,我市也出台了《巢湖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乡村党政人才、企业家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为骨干力量,能支撑巢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的四支人才队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目标已经明确,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建成切合我市发展实际的四支人才队伍,如何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这是我培训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首先有必要认真分析我市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S(Strengths优势):(1)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一产三产化发展等方面投入巨大,农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就业机会不断增多、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外出务工者留乡发展意愿、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投资者来巢投资意愿明显上升。(2)我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不同村镇各具亮点,在吸引人才来乡村置业投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W(Weaknesses劣势):(1)全市村(居)“两委”班子学历、知识、年龄等结构整体不优,新生力量补充不够充分,农村具有专业技能的致富带富人相对较少;(2)农业产业聚合力不够,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数量不多。
O(Opportunities机会):外部机会:(1)承接发达城市产业转移;(2)合肥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内部机会:(1)撤市后,经过9年时间不断积累发展,巢湖发展势头迅速上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2)我市深入实施“双城带动”战略,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T(Threats威胁):(1)与合肥市肥东、肥西、长丰等其他县相比,我市在财力、产业基础等方面相对薄弱,其他县的人才引进、产业发展政策对我市人才工作势必具有一定影响;(2)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如何突出特色、打造亮点,从各地区相对同质化的竞争中“突围”?
以上是我对我市人才工作的不成熟的认识,再回到我市四支人才工作队伍的建议上,提几点粗浅的建议。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涉及到诸多方面,最关键的,是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
在人才培养上,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从近期看,乡村党政人才、企业家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引领性强、带动力大、作用期长的三类关键性人才。培训的选择对象人群,重点应是涉农企业管理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要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整合各种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通过“半农半读”“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重点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要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吸纳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富能人入党、入村“两委”班子,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的组织力、凝聚力、带动力。
在人才引进上,要创新方式,重在实效。人才引进不求“高大上”,但求“精专”,要切合我市发展实际,要根据发展战略、产业规划、人才缺口等,有针对性地引才引智。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可通过股权激励、建立校地合作实践基地等方式,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让各类人才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硕果,让他们从参与乡村振兴的一分子变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要建立柔性引入机制,就某个具体项目或者某项具体工作,既可以长期聘用、也可以短期合作,既可扎根落户、也可你来我往,既可专职、也可兼职,最大程度发挥好借智借力的作用;就某些领域急需的专家人才,不搞一刀切,摸清摸透人才来这里真正需要什么,需要为他们解决什么,可根据其个人或团队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引进“套餐”,打好政策的“组合拳”,用活用足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好政策的作用。
在人才使用上,要用其所长、人尽其才。要根据不同人才擅长的领域、个人的性格特征,合理做好分配,适合管理的做管理、适合专技的搞专技,为他们创造和提供宽松的工作氛围。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服务政策,形成“以优惠的待遇支持人才、以响亮的品牌吸引人才、以广阔的舞台成就人才、以良好的环境愉悦人才、以有效的机制凝聚人才”的人才引进及服务机制,让各类人才在巢湖这片热土上竞相迸发出创新创业的火花。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会以此次学习作为契机,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力为家乡的人才工作发展贡献份微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