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巢湖市教体局唐泽军
发布时间:2019-08-05 11:26:43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3561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喜见我市对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所有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市定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目标。下面就参加本次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者培训班的心得体会,汇报入下。
一、学习收获
本次培训,我既聆听了专家学者关于乡村人才队伍培养的真知灼见,也现场领略了浙江省人才队伍建设的巨大成就。
理论学习,一是让我澄清了关于乡村振兴人才的模糊认识,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应该包括乡村党政人才队伍、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乡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乡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这些人才队伍涵盖了乡村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多个领域;二是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人才培养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意义: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科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而人才是引领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人才,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在现场教学点,我目睹了浙江省在科技引领产业创新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感受到“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浙江人才队伍建设的可贵的“四千”精神。他们广纳天下各类人才的胸襟,前瞻的各种政策,颇具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综合性创业服务社区的精心打造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人才建设工作者,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我市乡村振兴离不开各类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敢为先的创新精神。
二、对我市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个人思考
《巢湖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对我市乡村振兴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意见,它需要我们人才建设工作者认真的学习和领会。我想就我市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方面,谈谈自己的粗略思考。
(一)形成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的培养不能走过场,要制定我市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计划,着力从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根据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确立乡村振兴的分阶段具体实施目标,有针对性的培养各类需要的人才。
(二)以组织振兴引领人才工作
人才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建立在乡村组织振兴的基础上。乡村干部的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重要基础,可以试点“职业村支书”和“金融村官”,为乡村振兴提供职业服务和金融服务,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并实现两者的有机协调与融合,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队伍在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三)拓宽人才工作的多种聚道
1.驱动内生动力,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一是依托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平台,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要主动联系巢湖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市工程技术学校等公办院校,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定向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各类人才;二是加强民办成人职业教育机构的管理,有计划的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重大作用;三是发挥乡村振兴人才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做好乡村振兴的“技术指导员”,带领一大批乡民走上“土专家”的道路。
2.启动引进引擎,喜赏各类人才“百花争艳”。一是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来巢就业,深入到乡村创业,以他们的一技之长,创造社会效益;二是有针对性的引进人才队伍,参与创办企业,或是参与科研项目,带动我市乡村振兴;三是做好农村人才“回流”工作,鼓励巢湖籍人才回乡创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乡村创业机遇与发展空间。通过扶持政策,解决他们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以他们回乡的创业实绩带动地方产业振兴。
(四)以待遇激励,确保基层人才“留”得住
一是畅通职业路径,拓宽发展空间留住人才。“高配”乡村基层人才,解决引进人才的身份问题。对在基层服务出色的干部,优先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二是注重物质激励,提升经济待遇。提高乡村人才的工资待遇,严格落实选派挂职干部相关补助和乡镇干部补贴、高定工资档次和放宽职称和评审条件等就业优惠政策;三是丰富考核管理,落实评优评奖激励。对下沉到基层的人才,建立科学的实绩认定办法和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升职晋级、绩效薪酬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