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巢湖市商务局王伟
发布时间:2019-08-05 11:31: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4585
在缤纷多彩的六月,我有幸参加了巢湖市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者(杭州)培训班几天短暂而充实的“充电”。通过课堂讲座、现场教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丰富受教内容,让我们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上的49名学员饱尝了“理论大餐”,接受了“精神洗礼”,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短暂的学习是我们每个学员人生的“加油站”,也是工作上新的“起跑线”。一段西子湖畔的美好经历已经成为记忆,如何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巢湖发展进步的动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肩负的使命。
一、几点感受和思考
感受一:精。浙江地狭人稠、资源匮乏,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走的是精品之路。无论考察海创基地,还是参观梦想小镇、莫干山民宿,每到一处,呈现眼帘的,都是无数能工巧匠经过千雕细作打造的精品之作,从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尽细致,精细化程度让人叹为观止,难怪有人说“浙江出品,必属精品”。现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到浙江考察双创基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但历经多年发展,可以说一直被模仿,从来没有被超越。我们只有树立精品意识,坚持长远目光,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实施,工作才能做到极致,成果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感受二:准。浙江各地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乡镇甚至一个村,都有自身的发展定位,几乎都有独特的支柱产业。比如,杭州互联网、绍兴轻纺、永康五金、义乌的小商品、诸暨大唐的袜子等等。聪明的浙江人一直在积极研究和探索自身的发展定位问题,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合理定位和特色追求。以一流标准建设一流地方、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发展一流产业、以一流产业支撑起一个地方的发展,让我们记住了浙江这些一个又一个地方。
感受三:活。浙江的思想解放程度高,体制机制灵活,敢于先行先试,是投资兴业的沃土和人才集聚的高地。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反观我们内地,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高,发展的气魄还不够大,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得到有效破除,既束缚了干部的手脚,也令投资者望而却步,短期内难以形成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火热局面。
二、一些启示和建议
1.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如今的巢湖,非常宜居,硬环境不比别的地方差,但是经济一直是制约巢湖发展的短板,若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学习杭州敢闯、敢试的发展理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抢机遇、谋发展、争率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出台招商引资个人奖励办法,让招商引资工作不再是主要领导或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常态化任务,形成上下结合、相互配合、举全市之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学习先进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经验,积极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机遇,促进优势产业在巢湖集聚。
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硬件上,保障建设用地土地指标供应,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功能配套。软件上,整合部门资源,优化办事流程,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政务服务改革,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4.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围绕经济发展需要,找准地方产业发展定位,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思路,引育与自身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一是加强巢湖市干部的培养,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人才队伍。二是建立巢湖市籍人才库,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增进巢湖人的情感认同,促成更多外地巢湖市籍人才“凤还巢”。三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建立完善产业人才引进柔性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环境,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